首页 > 汽车 >

第五代DM技术开始“下饺子”,比亚迪开启市场重击

发布时间:2024-09-20 09:09:45来源:网络转载

最近,新一轮的“围剿比亚迪”行动似乎又开始了。

依旧是“老三样”:所谓的“卷行业”指责,说是比亚迪起来大家没饭吃了;然后是强调稳定市场份额,扰乱竞争秩序的指责;再就是所谓的“莫须有”质量问题,也同样不是从消费者端着手。

这几件事情来来去去,我也说过几轮,现在依旧说服不了的,我想大概率后续也不会被说服了,不提也罢。我一直想说的是,有实质性的证据就拿出来,比亚迪新能源车的保有量都超过800万台了,哪怕每台车每年跑1万公里,每年也是800亿公里。从用户端做文章不是更容易发现问题吗?又不是都是文科博士,何必来来去去裹这“老三样”。

面对这么多的攻击,比亚迪现在在做什么呢?我查了下,发现它们最近又申报了三款新车,分别是第五代DM技术的宋Pro、海狮05,以及接下来的改款汉。不用多说,第五代DM技术开始“下饺子”了。

因为本人也是理工科出身,所以也对技术上的东西更感兴趣一些。关于比亚迪这套第五代DM技术系统,大家都喜欢称之为“工业奇迹”。它到底与第四代的DM-i系统有什么区别,却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,其中还掺杂着很多错误的信息。究竟第五代DM技术是个什么样的东东?今天我们就比亚迪已经公布的信息,与大家分享一下。

技术鱼池储备充足,诸多大鱼仍在待命

关于第五代DM技术的技术架构,网上的传言一直非常多。比如之前就有不少人言之凿凿,说第五代DM技术是用了类似丰田THS系统的行星齿轮系技术,还把相关专利翻了出来。

事实上比亚迪确实有非常多的混动架构专利,其中不光有行星齿轮系机构,还有用双离合器控制动力流向的机构,也有多挡DHT的专利。

对于比亚迪而言,用什么样的技术,还是结合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而来。比如初代DM用的就是类似现在的双电机混联路线,但受限于当时的电池和电机技术,导致续航和性能表现都不好,价格也偏高,并没有推广开来。之后的DM2.0和DM3.0,就是类似德系的并联架构了。

等到DM-i出来,比亚迪又走回了双电机混联路线,并且走得非常好,这说明消费者对于这种“可油可电”,且驾驶质感良好的技术路线是认可的。因此从逻辑上讲,第五代DM技术就不会舍弃自己的优势去走所谓的行星齿轮系路线,更多的还是在现有双电机混联架构基础上的精进。有几百万车主背书,大家完全可以放心。

聚沙成塔,另类的制造门槛

既然都是双电机混联架构,那比亚迪是如何在尺寸和重量加大的情况下,将油耗从3.8L/100km降低到2.9L/100km的呢?答案是聚沙成塔,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最佳,虽然听起来简单,其实对手几乎无法模仿。

首先自然是发动机,官方说法是尝试了240多种燃烧室方案,让燃烧更充分;尝试了100多种活塞冷却方案,抑制高压缩比引发的爆震早燃;还有优化的进气道,更加高效的附件。总之就是,发动机热效率从43.04%提升到46.06%。

比亚迪对EHS电混系统也进行了革新,将NEDC综合工况效率提升了5%,功率密度更是提升了70.28%。最高传动效率达到98.5%,电机最高效率做到了97.7%。这两者,组成了第五代DM技术超低综合油耗的基础。

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提升,比如插混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15.9%,放电倍率做到了惊人的16C,回馈功率也有5C。也就是说,哪怕是低电量,也能保证放电效率。之前DM-i高速电量低于25%电驱动效率会下降,如今可以维持到18%的电量都能做到全擎输出。

比亚迪还把12kg的铅酸启动电池,换成了2.2kg的磷酸铁锂电池,不仅实现了减重,还做到了“小电瓶”免维护。

比亚迪还做了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,就是整车的发热机构冷却统一管理,这是很多混动车都没有做的。一方面是混动车“卖不上价”,电池也不是很大,于是很多车企的方案就是发动机热管理加电池风冷,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整车的散热浪费很多;另一方面也是法规工况并不需要热管理系统介入,做得再好,数据体现不了,于是很多车企选择“躺平”。

比亚迪不仅做到了整车热管理和智能化的综合演进,还做到了热管理方面的座舱热管理与三电热管理的深度融合,加入了电池主被动均温、第二代脉冲自加热等新技术,也做到了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、高效软件策略。

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秦L DM-i的法规工况油耗才做到了2.9L/100km,市区实测油耗能做到2.5L/100km,“保真度”超高,这就是整车热管理与智能化融合的功劳。不光“应试”,也踏踏实实考虑消费者的所有工况。

关键是,比亚迪这么做,其他厂家几乎没法“跟”。比如大多数车企的电池和电机都是外采的,供应商肯花那么多的心思给你做深度适配吗?即使适配,价格怎么算呢?价格算完卖多少钱?能不能做到998?

比亚迪这套方案也不是完美无缺,但没有全产业链的加持,想超越甚至接近它,都是非常难的一件事,这也算是另类的制造门槛吧。

市区油耗天花板,高速油耗一流水平

第五代DM技术出来后,网上已经有很多测试了,我们也专门跑过,市区油耗低于2.9L/100km基本没问题,也算是极少数“反向虚标”的车了。这一点,在当前市场上没有对手。

到了高速跑到120km/h以上后,第五代DM技术的油耗确实会上升,开空调的话跑到5L以上也绝对有可能。这其实也是由第五代DM技术的架构特点决定的,它的优势是发动机热效率高,EHS电混系统传递效率高。市区发动机只在高效区间发电,然后EHS电混系统负责驱动,它的效率自然是逆天。

但到了高速,发动机更多是直驱状态,而且不是固定点工作。虽然依然在高效区间,但已经不是固定点。再加上一些加速导致的大的功率需求,其实运行状态更接近燃油车。在这种情况下,哪怕第五代DM技术的效率依旧高,也做不到一览众山小了。实测海豹06 DM-i标准模式,空调21°三档,亏电,油耗在4.5L/100km左右,比大多数混动车省0.5个油,比燃油车省1个油,依旧在精英级别。

有没有混动车在高速油耗上能够与第五代DM技术一较高下呢?我觉得是有的,但得限定几个条件。首先是发动机热效率也要够高,至少要接近45%,这就已经把很多车企排除在外了;然后要搭载2挡甚至3挡DHT的,在高速情况下尽可能把发动机运转点拉到最经济的范围;再就是用A级车跟比亚迪的B级车比油耗,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。这种情况下确实有那么一两家高速油耗做到了与第五代DM技术接近,代价是用上了更复杂的架构,牺牲了部分体验(换挡顿挫)。

反正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吧,第五代DM技术的优点,就是可靠性、稳定性一流,市区油耗超一流,高速油耗一流。再加上9.98万的价格,基本没啥好挑的了。目前来看,能够全工况在油耗方面与这套架构一较高下的技术,暂时还没有,以后不好说。

比亚迪的做法一直都是这样,用产品回击一切质疑。马上几款第五代DM技术的新车也要出来了,到时候免不了又是一阵血雨腥风,我觉得没来由的攻击会越来越多,希望大家有自己的独立判断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anlianzhuang.com/content-28-25914-1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